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工具说进步)

(1)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这些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2)从图一到图二,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食物话变迁)

(3)请写出种植图三、图四的原始居民分别是谁?

(4)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

(住房见发展)

材料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易经》

(5)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有哪些?

 

(1) 图一是北京人的生产工具,制作方法:打制。图二是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工具,制作方法:磨制。 (2)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 图三:河姆渡居民。图四:半坡居民。 (4)说明我国在半坡和河姆渡居民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耕生活。 (5)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饲养家畜、建造房屋等。(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 根据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北京人使用的生产工具,制作方法是:打制;图二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制作方法:磨制。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图一的打制石器到图二的磨制石器的发展,体现了生产工具的进步,这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会种植粟,我国是种植粟的最早的国家。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在河姆渡人遗址发现大量稻种,在半坡人遗址中发现大量粟,这说明我国在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耕生活。 (5)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原始人开始饲养家畜、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还会饲养动物,种植粟,这些都是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反映了(   )

A. 废除了贵族特权

B. 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 分封制遭到破坏

D. 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查看答案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 春秋 B. 战国 C. 西周 D. 商朝

 

查看答案

《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

A. 耜耕    B. 牛耕    C. 耧车    D. 机耕

 

查看答案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A. 牧野之战

B. 春秋争霸

C. 楚汉之争

D. 官渡之战

 

查看答案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 鲁国定期朝贡周天子

B. 周天子依附于诸侯

C. 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D. 周王室的地位衰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