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2)材料二中的“天下为家”的局面开始的标志着是什么?

材料三: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3)材料三体现了哪一制度?从材料看,被分封做诸侯的主要什么人?这一制度施行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4)材料四中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5)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远古、夏商周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2)夏启继承王位(或禹传子启)。 (3)分封制;周天子的子弟、亲属、功臣;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或巩固政权) (4)处于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分裂割据状态。 (5)适应社会发展;巩固统治者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由材料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禅让制,其特点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2)由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启继承了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3)由材料三“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可知,这反映的是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由此可知,受封的人周天子的子弟、亲属、功臣,这一制度施行的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或巩固政权)。 (4)由材料四“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整个国家处于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分裂割据状态。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远古、夏商周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原因有:适应社会发展;巩固统治者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工具说进步)

(1)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这些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2)从图一到图二,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食物话变迁)

(3)请写出种植图三、图四的原始居民分别是谁?

(4)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

(住房见发展)

材料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易经》

(5)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反映了(   )

A. 废除了贵族特权

B. 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 分封制遭到破坏

D. 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查看答案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 春秋 B. 战国 C. 西周 D. 商朝

 

查看答案

《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

A. 耜耕    B. 牛耕    C. 耧车    D. 机耕

 

查看答案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A. 牧野之战

B. 春秋争霸

C. 楚汉之争

D. 官渡之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