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某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清你参与下列活动,探究并回答问题。(...

某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清你参与下列活动,探究并回答问题。(文献解史)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使国不法古。故汤武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日:“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

(1)材料一中卫鞅的话表明了他的什么主张?

(图表说事)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秦军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58次

3次

4次

 

(2)材料二所反映的内容与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相对应?

(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歌谣记事)

歌谣一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歌谣二孝公治国有心计,商秘变法最有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

(4)写出歌谣一和歌谣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

(5)齐桓公能成为“第一霸主”和“战国后期秦最强”的共同原因是什么?通过对以上歌谣的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1)应当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国家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革变法。 (2)措施:鼓励耕织、生产粮食。 (3)通过变法,秦军的战斗力不断加强;经济得到发展,使秦国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候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歌谣一:春秋时期;歌谣二:战国时期。 (5)共同原因:都实行了改革(或变法)。 启示:不要因循守旧,要改革创新。 【解析】 (1)依据材料“治世不一道,使国不法古。故汤武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的信息,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卫鞅是战国时期的著名的改革家,变法家,他的话表明了应当他主张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国家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革变法的思想,并在秦国得到实施,使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2)依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材料二图片所反映的内容是农业方面的内容,商鞅变法鼓励耕织、生产粮食,而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促进了秦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通过变法,秦军的战斗力不断加强;经济得到发展,使秦国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候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依据歌谣一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齐桓公是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前679年,诸侯与齐桓公在鄄地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依据歌谣二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秦孝公是战国时期的秦国的君主,他的主要功绩是任用商鞅进行变革,使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能成为“第一霸主”是因为任用管仲进行了改革,“战国后期秦最强”是因为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了改革,所以二者的共同原因是都实行了改革,由此可知,社会要发展进步,必须要不断进行改革,不要因循守旧,要改革创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夏朝 B. 西周 C. 商朝 D. 战国

 

查看答案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 鲁国国君主动与齐晋交好

C. 周王室地位衰微 D. 天子依附并听命于诸侯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乱悠悠”“诸侯争霸”“战国七雄”等争霸局面的出现,源自与哪一制度的衰落(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查看答案

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②争霸的目的是“尊王攘夷”

③争霸给各国人民带来灾难     

④争霸战争加速了统一进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 鲁国国君主动与齐晋交好

C. 周王室地位衰微 D. 天子依附并听命于诸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