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两党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兄弟携手)

材料一:······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1)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探索前行)

材料二: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2)材料二中“相反的道路”指的是什么?这道路开辟的标志是什么?

(外敌入侵)

材料三: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实,以免事态扩大。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3)材料三中,针对“沈阳日军行动”蒋介石的态度如何?导致怎样的结果?

(同仇敌忾)

材料四:1937年,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农红军改变为入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国共揭手,最终使日本无条件投障。

(4)材料四中“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列举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取得胜利的战役各一个

(再次反目)

材料五: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以解放全中国为目标的解放战争,最后终于结束了两党的对峙。

(5)在人民解放战争中,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事件是什么?你认为人民解放战争能够取得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总结)

(6)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1)国民党一大召开;创办了黄埔军校,促进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3)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 (4)1937年9月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正面:台儿庄战役,敌后: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5)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6)启示: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国共第一次合作创办了黄埔军校,促进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可见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1928年春,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通过井冈山斗争的实践,开创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实,以免事态扩大”可见蒋介石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境沦陷。 (4)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战役有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役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5)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为了战略进攻。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解放战争能够取得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民心向背是关键因素。 (6)综合上述材料,可见国共两党合作有利于社会进步,分裂不利于民族利益,由此可知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实现民族团结、合作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我们期盼国共两党能够再次以民族大义为重,实现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为民族振兴而努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面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西体中用)

材料一  中国要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歌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界,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1)据材料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立宪之梦)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成成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性质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深,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文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该变法发生在那一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又得到了初步发展,出现了一个“状元实业家”,他的名字是?

(共和之路)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其胜利果实被谁篡夺?

(思想风暴)

材料四: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其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4)报据村料四,该事件指的是什么?分析指出该事件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规律揭示)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1)根据材料,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文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以及中国内地沾及寄存栈房之益,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享优例割除,亦莫不相问。

——《马关条约》

(2)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该条约与以往不平等条约相比最大的不同时什么?

材料三:“这中国,那,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陈天华《猛回头》

(3)材料三所描写的现象和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清政府已完全变成“洋人的守土官长”?

(4)从近代百年的屈辱史中,我们可得到哪些历史教训?

 

 

查看答案

关于抗日战争胜利原因表述正确的有

①中国军民的英勇抗争

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战线的建立

③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

④国民党政府始终如一的积极抗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属于改变愚昧落后习俗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 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D. 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企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