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20世纪30...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20世纪30年代的长征,红军表现了英雄气概,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前进。

(被迫长征)

材料一: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简析红军长征的原因和目的。

(征途纪要)

材料二:

问题二:图一所示的是哪一次会议的会址?这次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地位如何?图二反映了红军长征中的哪一军事斗争?图三的场景再现了哪三大主力会师于哪里?

(历史感悟)

材料三:一路走来,我们没想到沿途群众的长征情结是那样的浓厚。江西瑞金有遍地的“红都”“共和国摇篮”的宣传;路上遇到数不胜数的长征路、长征桥;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长征网吧”,也像“红军路”“成武路”一样述说着当年的光荣一梦想。对红军走过的地方,各地都用多种形式来表达着纪念,几乎在我们到过的每一个与长征有关的纪念馆,都能看到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有龙飞凤舞的毛体,也有端庄方正的印刷体,读着读着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

问题三: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红军能够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问题四:从红军的长征历程来看,红军身上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问题一:由于“左”倾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实行战略转移。 问题二:遵义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飞夺泸定桥。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 问题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将士同甘共苦,直面困难,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问题四: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解析】 问题一:由材料一图片“红军突围”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左”倾错误的指挥,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目的是实行战略转移,北上抗日。 问题二:由材料二图一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红军攻占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由图二中的“铁锁链”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红军飞夺泸定桥。图三再现的是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的场景。 问题三:依据材料三“一路走来,我们没想到沿途群众的长征情结是那浓厚。江西瑞金有遍地的“红都”;路上遇到数不胜数的长征路、长征桥;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长征网吧”,也像“红军路”、“成武路”一样述说着当年的光荣与梦想。对红军走过的地方,各地都用多种形式来表达纪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征胜利的主要原因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将士同甘共苦,直面困难,百折不回的革命精神;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问题四:红军的长征历程形成了长征精神,红军的精神品质包括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前赴后继地进行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有过怎样的探索和救国方案?

(2)1921年中共建立,以哪个国家的革命道路为蓝本进行探索?结果如何?

(3)毛泽东在1930年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他这一认知的实践基础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最终开创了一条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

(4)中共的探索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遭遇了怎样的严重挫折?在生死存亡关头,中共独立解决内部军事和组织问题,由年幼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兄弟齐心建军校)

材料一:“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问题一:材料一中创立的是什么学校?该学校是一所什么性质的学校?创办该学校的目的是什么?曾在该学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是谁?

(兄弟齐心共北伐)

材料二:下图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材料三: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打击。各地农会还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

材料四:北伐进军中,黄埔军校的师生从广州誓师出发,不到一年就饮马长江,连克长沙、武汉、南昌、南京、上海而雄踞中国东南各省,击溃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数十万大军,扬威天下,使黄埔军校的声威达到新的高峰。

材料五:北伐战争还得到苏联政府的援助,苏联政府不仅以大批武器弹药、军需物资装备北伐军,还派遣了大批军事干部担任顾问,参加作战指挥。

问题二:从材料二可知,北伐的对象是谁?北伐战争初期的主战场在哪里?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铁军”美誉的是谁领导的一支军队?

问题三: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归纳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

(兄弟分心成仇敌)

材料六:1927年3月,蒋介石来到上海,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举行一系列会谈。蒋介石还与汪精卫密谈“分共”,经过一系列活动,蒋介石完成了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

问题四:蒋介石最终发动了哪一政变使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在政变后成立了什么政府?根据材料六概括该政府性质。

(追昔抚今来反思)

问题五: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创作《忆秦娥·娄山关》,写下了“雄关漫关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诗句,其寓意是

A. 新的革命征程开始了

B. 今后的前途更渺茫

C. 否定此前的革命斗争

D. 革命从此一帆风顺

 

查看答案

1928年-1934年中共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1934年-1937年又大幅下降,导致这种上升和下降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分别是

A. 红色政权的建立;反“围剿”失败,红军长征

B. 五四运动的发生;红色政权建立

C. 抗日战争的爆发;解放战争胜利

D. 五四运动的发生;解放战争的胜利

 

查看答案

下图是小明在考察革命遗址时拍摄的照片。请你写出与图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主题词是( )

A. 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 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C. 革命圣地延安精神

D. 抗战胜利举国欢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