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铸就了惊天动地、气贯长虹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这些伟大的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按照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材料一

创举(或事件)
 

意义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改变了军队,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井冈山道路
 

开创了一条③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材料二 202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诗歌长征纪念活动。品读毛泽东的《长征》,帮助他们完成纪念活动。

2)根据诗歌指出遵义会议后红军在长征中的壮举,并概括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

材料三 抗战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从面对外来侵略,国难当头之际,全体中华儿女一致抗日中体会到;从掩埋了牺牲战友,擦干脸上的泪水勇往直前的战斗中体会到;从面对日寇的疯狂杀戮、血战到底的气势中体会到。

31938年在正面战场和1940年杂敌后战场,中华儿女一致抗日,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各是什么?根据材料总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农村包围城市。 (2)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解析】 试题 (1)本题考查学生对井冈山有关知识的识记。1927 年9 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将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向农村,形成燎原之势,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28 年4 月,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有关知识的认识。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此后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大雪山、草地,在1935年10月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 年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诗歌中遵义会议后红军在长征中的壮举有: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长征精神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开始了合作抗日,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跟日军展开激战,最后,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1940年8月,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了百团大战。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分析材料三,可以总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领导全民族抗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国共关系直接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下面两党关系演变中,实现再合作的原因是

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A. 日本侵华加剧了民族危机    B. 共产党改编红军停止了内战

C. 国民政府改组缓和了矛盾    D. 东北军和八路军实现了联合

 

查看答案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   )

A. 台儿庄战役 B. 百团大战 C. 平型关大捷 D. 淞沪会战

 

查看答案

(2016年内江卷)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935年,日本加紧侵略华北

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C

1937年,“七七事变”

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D

1938年,台儿庄战役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在卢沟桥事变中为国牺牲的将领有(   )

①邓世昌   ②佟麟阁   ③赵登禹   ④王铭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 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 南京大屠杀惨案

C. 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 重庆大轰炸惨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