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某记者在一则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

某记者在一则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这指的是

A. 渡江战役的胜利

B. 开国大典的举行

C. 西藏的和平解放

D. 海南岛的解放

 

C 【解析】 依据题干“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地区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951年9月,人民解放军先遣支队进驻拉萨,受到西藏地方政府和市民的热烈欢迎,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从此,祖国大陆各族人民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C项符合题意;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A项不符合题意;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B项不符合题意;海南岛的解放是1950年3-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部指挥两个军,在琼崖纵队接应下渡海登陆,对退守海南岛的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作战,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B. 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 标志着中国真正实现了独立自主

 

查看答案

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主要因为它

A. 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规定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

C. 确定了国旗、国歌和首都    D. 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史,既是外国列强的侵华史,又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同时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中国人)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材料二:

材料三:(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

﹣﹣梁启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名称是叫什么?此次战争后被迫签订的条约是什么?

(2)图一、图二是哪一运动的产物?图一、图二反映了此运动前期和后期追求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3)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揭开了哪一运动的序幕?

(4)材料三中梁启超给予戊戌变法极高的评价,戊戌变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中的中国

材料一: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西方利器,欲学西方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1)材料中李鸿章的核心主张(直接目的)是什么?为实现“自强”,洋务派开展了哪一运动?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了哪些近代企业?请举出一例。

材料二:1898年6月16日,光绪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如下

康:四夷交迫,分割荐至,覆亡无日。

皇帝:今日诚非变法不可。

康:所谓变法者,须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谓之变法,今所言变者,是变事耳,非变法也。

皇帝同意其建议。

﹣﹣矛海建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原因是什么?

成与败的反思

(3)材料一、二反映的事件最终结果怎样?请结合所学知识,选其一分析其成或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以下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A. 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B. 百日维新﹣﹣挽救了民族危亡

C. 《定国是诏》颁布﹣﹣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 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