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中的图一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使我国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中的图一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从图一到图二所反映的事件变化来看,图二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该事件又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3)图三反映了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2)农业合作化运动。 原因: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难以解决水利问题和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不利机械化农具的推广。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变化:由农民土地所有制,通过合作化运动变为集体所有制。 (3)方式:公私合营和实行赎买政策。 【解析】 (1)从材料看出,这是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图一指的是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2)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农民分散经营,难以解决水利问题,农产品无法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后,土地归集体所有,由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从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党对之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故答案为: (1)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农业合作化运动。原因: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难以解决水利问题和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不利机械化农具的推广。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变化:由农民土地所有制,通过合作化运动变为集所有制。 (3)方式:公私合营和实行赎买政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要肃清反革命势力、巩固政权,外要反击外来侵略的重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盛典?诗歌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谁?

(2)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谁?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出自哪部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是我国进行什么改革的依据?这次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给它们概括一个主题名称。

 

 

查看答案

1956-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的特征

A. 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B.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 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查看答案

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先进人物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 无私奉献

B. 廉政为民

C. 刻苦钻研

D. 居安思危

 

查看答案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其错误的共同点是

A. 对党内问题性质作出错误判断

B. 严重的“左”的错误

C. 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D.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查看答案

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差距拉大的最重要原因是

A. 帝国主义的封锁

B. “大跃进”的影响

C. 人民公社化的影响

D. “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