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895年的“公车上书”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相比较,其共同之处有( ) ①都是...

1895年的“公车上书”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相比较,其共同之处有( )

①都是爱国救亡运动             ②都因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发生

③都由知识分 子领导            ④都表现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车上书”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五四运动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因此,1895年的“公车上书”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爱国救亡运动,故①是共同之处;1895年的《马关条约》引发了“公车上书”,1919年巴黎和会上《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引发了五四运动。故②是共同之处;“公车上书”是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领导的,在北京领导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是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故③是共同之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公车上书”不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质。故④不是共同之处。由此可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象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象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A.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 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C. 山东主权转交日本

D. 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ft发,到天竺取经,前后历时十余年,跋涉万余里,历尽千辛万苦。645年,他携带657部佛学经典返回长安,专门译经、讲学,又将其所见所闻撰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唐朝名僧鉴真,专修戒律,受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五次率众渡海均告失败。双目失明后仍矢志不渝,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后在日本广传佛教,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还将盛唐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

(1)玄奘西行是沿古代的哪一道路前往天竺的?

(2)据你所知,日本的哪些文化、习俗是受中国影响而沿袭下来的?

(3)根据所学知识,你能归纳一下玄奘和鉴真高僧的共同之处吗?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拔擢,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

——《陆宣公翰苑集》

材料二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唐语林》

(1)材料一反映了武则天统治时期对什么的重视?“累朝赖多士之用”意思是以后历朝也因此有了大量可以利用的人才储备,请试举一例说明。

(2)材料二中的“上”指的是哪位皇帝?他是怎样“留心理道,革去弊讹”的?

(3)经过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两位皇帝的相继治理,出现了什么局面?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炀帝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联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否有关系?理由何在?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二:在隋文帝统治时期,隋朝ft现了鼎盛的局面。

材料三:炀帝遂恣荒淫。登基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1)“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2)“隋朝出现了鼎盛的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国家繁荣与开放的必要前提是什么?

(3)材料三中列举了哪些征发民工的史实?你认为隋朝由盛而速灭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