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
A.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 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C.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D.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
“条条大路通罗马”再现当时罗马帝国的经济繁荣国家强盛的局面,这一局面应出现在
A. 公元前5到公元前3世纪
B. 公元前2到公元前1世纪
C. 公元1到2世纪
D. 公元2到3世纪
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句话的最准确理解是
A. 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
B. 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
C. 尼罗河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 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来的
20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对此某班同学展开探究活动。请按照问题要求,完成探究活动。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片一、二反映的两次会议使帝国主义列强在一战后形成了哪一体系?这一体系能否长久存在下去?为什么?
(2)“二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开始长时间的“冷战”,“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伴随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整体态势是如何?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
材料二 “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情况。
(4)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请指出经济全球化加强的具体表现
(对全球化的认识)
材料三: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抑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5)你赞同材料三的观点吗?请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与苏联—世界两大制度的社会建设分别创立两种典型的现代化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斯大林时期)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高速度实现工业化、农业就不能按常规发展,而是必须适应工业的要求,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来源
——余伟民等《世界通史》第三编
(1)苏联工业化建设到1937年时取得了什么成就?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工业化建设存在什么缺陷?
材料二 于是(富兰克林•罗斯福)除了在1933年6~7月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上力图拆除各国关税壁垒……也开始着眼于改善美苏关系,关注打开苏联市场的可能性……于是,美苏两国恢复邦交谈判于1933年11月在华盛顿举行……11月16日深夜,罗斯福和李维诺夫在恢复邦交的各项协议上签字,结束了16年来两国关系上的不正常状况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苏关系正常化的经济原因。美苏关系正常化对后来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罗斯福总统在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中说:“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3)材料中罗斯福总统采取的“行动”是什么?该“行动”中心措施和特点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斯大林模式与罗斯福新政有何相同点?从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进步发生在16、17世纪,这方面的伟人有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早期阶段最杰出的人物是牛顿……人们开始把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应用于整个思想和知识领域,不仅应用于物理领域,而且应用于人类社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牛顿是最杰出人物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举两例史实说明。
材料二
(2)通过示意图可见,蒸汽机的出现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 内燃机的出现,则是由于热力学、钢铁工业和石油等液体燃料的开采与提炼的进步。德国人奥托因为在1876年发明了高效实用的内燃机而以“内燃机发明者”的身份载入史册。1883年戴姆勒发明了汽油内燃机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内燃机的发明催生了哪些新兴工业?(至少举出两例)
材料四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从早期的中小型家族企业占多数,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
——侯建新等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4)材料四中“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兴起的时间和最显著成就分别是什么?据材料概述生产组织形式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