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1年9月5日,在西班牙一个宏伟的教堂里,18位幸存者擎着点亮的蜡烛,为在这次史诗般的伟大航行中死去的勇士祈祷,其中包括在菲律宾被杀的船长麦哲伦。麦哲伦的船队功绩是( )
A. 发现好望角 B. 到达印度 C. 发现了美洲 D. 完成环球航行
“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这段话叙述的是下列哪一史实的原因和条件?( )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开辟 C. 拿破仑对外战争 D. 第一次工业革命
对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教皇国)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史学家则称“两种文明相遇”。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 上述评价都体现了科学历史观 B. 上述不同评价均缺乏史料实证
C. 印第安人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D. 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
伏尔泰极其推崇中国的皇帝能够接受法律的约束,并称“人类绝不可能想象出比它(中国政府)更好的政府来。”他曾歌颂乾隆皇帝:“伟大的国王,你的诗句与思想如此美好,请相信我,留在北京吧,永远别来吾邦……但要当心巴黎会使你的月桂枯黄。”这说明伏尔泰( )
A. 赞成中国式的君主专制 B. 希望中法两国加强交流
C. 认识中国比较片面肤浅 D. 推崇中国传统儒家文化
15世纪,西方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的数量比500—1400年之间近千年写就的自传总和还要多。这主要因为( )
A. 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文化发展 B. 人文主义的价值观渐入人心
C. 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D. 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被打破
“中世纪基督教所谓的生活是为来生做准备的人类形象,已经不再适用。人们把目光放到了此生,把人推向科学和艺术关注的中心。作为先决条件,就是要普及以古希腊、罗马为榜样的教育。”这一新思想的实质是( )
A. 否定神的意志和权威 B. 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C. 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 D. 否定一切外在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