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大国的兴衰消长,始终是世界舞台上最受人瞩目的焦点。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各具特色的发展...

    大国的兴衰消长,始终是世界舞台上最受人瞩目的焦点。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迅速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和平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强国之鉴》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独立后的美国经济迅速发展,186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四位。但是南北两种经济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列宁说:“当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后,我们则必须改变。”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大国崛起》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英国建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这一体制的建立与1689年英国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献密切相关?

(2)材料二所述史实与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有关?这次改革后,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所述问题,美国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

(3)面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以及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在经济政策方面各自做了怎样的调整?这些调整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1)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2)明治维新。由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或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美国内战(或美国南北战争)。 (3)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巩固政权)。 【解析】 试题本题是综合性材料题,通过三则材料分设三个问题来考查。 (1)本题考查的是英国政治体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国会颁布《权利法案》,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确定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并对公民的权利作明确规定;为限制王权提供了理论和法律保障,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 (2)本题第一问考查的是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明治天皇,实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通过改革,日本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亚洲近代唯一走上独立发展的国家,成为亚洲第一强国。本题第二问考查的是美国内战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南北两种经济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南北两种经济形式之间的矛盾,1861——1865年,美国发生了南北内战,通过内战,使南方和北方在政治体制上统一起来,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使美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3)本题第一问考查的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列宁领导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也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被证明是错误的,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为了纠正错误,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本题第二问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20世纪3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消除经济危机,1933年,美国罗斯福首先借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采取措施渡过了危机,措施最早从金融业开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和指导的先河;国家还制定《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本题的第三问考查的是苏俄和美国调整措施的共同作用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调整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巩固政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友好往来是古代中国对外关系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

﹣﹣习近平在2016年4月29日的讲话

(1)据材料一,概括“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辟“丝绸之路”的背景事件。

材料二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 “伟大僧人”的名字及其留下的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材料三  某历史文献记载:“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年,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大海)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三,概括这一事件的特点。

 

查看答案

宏观的角度来探究过去,即从长时段和跨学科两方面的视角来探究历史,远距离、大范围观察才能认清历史大脉络。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三次灾难性的战争”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第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三次大革命”是指什么?

 

 

查看答案

现代社会面临的首要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是(  )

A. 环境危机 B. 人口增长过快

C. 恐怖主义 D. 宗教纷争

 

查看答案

澳门回归以来,“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15%的增幅快速增长……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取得这一成就主要的政治因素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一国两制”方针 D. 科教兴国战略

 

查看答案

“一直把中国当成未开化的落后民族、而不以为战争对手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怕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散漫且分裂的中国人……在应对现代侵略战争的这种组织力日渐形成的过程中……一步步开始迈入了现代国家的行列。”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

A. 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B. 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C. 使中国走向现代民族国家

D.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