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评价五四运动时曾说:“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这里的“民主主义”是指
A.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 资产阶级自由平等
C. 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D. 国民大革命的洪流
1926年胡适在英国进行了三次演讲。英方为胡适做广告时使用了“中国文艺复兴之父”来推介。英方所称的“中国文艺复兴”是指( )
A. 洋务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三大改造
1912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听民自便……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 传播民主科学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 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
C. 传入西方思想观念,中国服饰开始近代化
D. 开始机器化生产服装,加剧崇洋媚外现象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 )
A. 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 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
C. 延续了民主共和国的精神 D. 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面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竞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洋务运动的失败 B. 民族矛盾的尖锐
C. 顽固势力的反扑 D. 民众的盲目排外
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在它有关圣诞节的报道中,经常使用“外国冬至”、“西国冬至”、“洋冬至”等字样,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 )
A. 对侵略者的厌恶 B. 中西交融的情形 C. 全盘西化的态度 D. 天朝上国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