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办法》,提出国企可以拥有生产经营计划权等10项自主权。198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出要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8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规定,从1985年开始,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企业)一般上缴利税总额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增长0.3%﹣0.7%。
材料二: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三: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习近平2018年新年贺词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和扩大开放的窗口分别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开放有何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便开始了。到1952年底,已完成土地改革的农业人口占全国农业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并为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 1957年 | 1960年 |
粮食(亿公斤) | 1950.5 | 1436 |
棉花(万担) | 3280 | 2124 |
油料(万担) | 7542 | 3405 |
生猪存栏数(万头) | 14590 | 8227 |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大辞典》
材料三:中国农村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4年间的4.9%.农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人民币134元提高到1983年的310元和1987年的4633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57﹣1960年我国农业生产情况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农村改革的历史作用。
(4)综上,谈谈你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1)观察《经济特区示意图》,请将下列特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珠海
B.汕头
(2)据图指出我国经济特区的地域分布特点。
仔细观察《抗美援朝形势图》,请将下列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鸭绿江
B.上甘岭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邓小平同志为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他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被剥夺一切职务,直到1973年复出,1975年他开始主持党、国家、军队日常工作,为扭转“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开展大刀阔斧的全面整顿,同“四人帮”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不久,他再次被错误撤职、批判。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邓小平同志突出强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领导我们党有步骤地展开各方面体制改革,勇敢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使20世纪的中国又一次发生翻天地覆的变化。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横线内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横线内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横线内填“C”。
(1)邓小平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________
(2)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几起几落,历经坎坷。________
(3)邓小平同志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________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________
(5)邓小平领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的发展。________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条道路的共同点是( )
A. 坚持中心城市暴动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D.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