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迟至1863年,中国的皇帝致函林肯,告知中国致力于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它在信函中称:“朕承天命,抚有四海,视中国和异邦同为一国家,彼此无异也。”发此函时,中国已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
——基辛格《论中国》
(1)“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是指哪两场战争?据材料分析中国输掉战争的主观原因。
材料二:中东一役,主客之势中逸东劳、重寡之形东强东弱,乃日人一举而扫平平壤,再举而夺旅顺……七举而降威海,(中国)俯首乞怜,如鱼困陆,索重款而不敢辞,割全台而不敢问,遂令二十三省如几上肉,任与国之需求,4万万人如阶下因
——《新政真诊》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方在“中东一役”中丧失的权益有哪些?这一役的失败带给中国的危害是什么?
材料三:近代中国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她的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无数仁人志士含身救亡,不断探索教国教民,赢得新生的道路。
(3)据材料三分析近代中国能够摆脱屈辱,赢得新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的叙述有知识性错误,它是
A. 张某在阅读《申报》是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B. 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 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 《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沸血的烧痛”是两岸人民的分离之痛。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分隔的历史事件有
①戚继光抗倭
②中日甲午战争
③抗日战争
④解放战争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近日教育部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在教材中落实“14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对这一要求的正确理解有
①日本侵华和中国抗战是一个连续和深化扩展的过程
②客观上反映了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③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④中国的抗日战争史中,在世界反法西战争中居于主导地位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A. 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B.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 建立独立富强的新中国 D. 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1937年到1941年,中国独立抗击了100多万日军,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日本230万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牵制在中国。中国战场消耗了日本全部战争开支340亿美元中的120亿,中国军队击毙日本39万多人。材料反映抗日战争
A. 发生的背景
B. 胜利的原因
C. 发挥的作用
D. 产生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