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立宪之梦)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我支那4000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200兆以后始也”。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大梦唤醒后”先进中国人的行动是什么?

(共和之路)

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民国”?其胜利果实被谁篡夺?孙中山为捍卫革命的果实,在法律上又做了怎样的努力?

(思想风暴)

(4)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1)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唤醒了中国人;康有为等人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 (3)1912年;袁世凯;努力:制定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民主、科学。 (5)由学西方技术(或器物)到学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西方思想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 (2)依据材料二“我支那400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200兆以后始也”可知,材料二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唤醒了中国人。“大梦唤醒后”先进中国人康有为等人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年3月11日,南京临时政府制定颁布《中国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律。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5)综上所述可知,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由学习西方技术(或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迟至1863年,中国的皇帝致函林肯,告知中国致力于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它在信函中称:“朕承天命,抚有四海,视中国和异邦同为一国家,彼此无异也。”发此函时,中国已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

——基辛格《论中国》

(1)“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是指哪两场战争?据材料分析中国输掉战争的主观原因。

材料二:中东一役,主客之势中逸东劳、重寡之形东强东弱,乃日人一举而扫平平壤,再举而夺旅顺……七举而降威海,(中国)俯首乞怜,如鱼困陆,索重款而不敢辞,割全台而不敢问,遂令二十三省如几上肉,任与国之需求,4万万人如阶下因

——《新政真诊》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方在“中东一役”中丧失的权益有哪些?这一役的失败带给中国的危害是什么?

材料三:近代中国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她的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无数仁人志士含身救亡,不断探索教国教民,赢得新生的道路。

(3)据材料三分析近代中国能够摆脱屈辱,赢得新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的叙述有知识性错误,它是

A. 张某在阅读《申报》是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B. 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 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 《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查看答案

“沸血的烧痛”是两岸人民的分离之痛。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分隔的历史事件有

①戚继光抗倭

②中日甲午战争

③抗日战争

④解放战争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近日教育部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在教材中落实“14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对这一要求的正确理解有

①日本侵华和中国抗战是一个连续和深化扩展的过程

②客观上反映了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③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④中国的抗日战争史中,在世界反法西战争中居于主导地位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A. 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B.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 建立独立富强的新中国    D. 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