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正从历史深处走来,顺应了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从古...

    “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正从历史深处走来,顺应了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从古至今,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不断延伸,传播着文明和友好。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丝绸之路”进行了探究,请你根据下面材料和所学知识来参与完成。

材料一:这条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古代亚欧长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希腊、罗马文化等连接起来,被认为是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之路。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我国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经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中国水运报》

材料四: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1)写出材料一中为开通这条“交通大动脉”做出杰出贡献的冒险家的名字,并依据材料,概括这条“交通大动脉”的历史地位。

(2)试举一位致力于唐朝对外交往的著名人物,并简述其事迹。

(3)说出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和最远到达的地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材料三,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5)通过对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探究,你对当今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有何认识?

 

(1)张骞 是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的重要通道。 (2)玄奘西游天竺,学习佛法,加强了中印文化交流,或者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写出一例即可) (3)刘家港;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目的: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4)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5)对外贸易发展是一国国力的体现;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这条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古代亚欧长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世纪,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开通这条“交通大动脉”做出杰出的贡献,这条“交通大动脉”史称丝绸之路,是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的重要通道。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学习佛法,加强了中印文化交流。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是刘家港;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4)根据材料四“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该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合作共赢;发展对外贸易是一国国力的体现;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明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业生产的历史小论文。他主要查阅的著作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该地区治理的史实包括()

①册封达赖和班禅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     

④设置伊犁将军

A. ②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清朝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闭关锁国”政策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 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B. 封锁沿海港口

C.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 明朝加强君主专制

 

查看答案

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有三宝垅,泰国有三宝港,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有三宝城。上述国家以“三宝”为地名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历史上七下西洋的航海家(  )

A. 郑和 B. 卫温 C. 施琅 D. 鉴真

 

查看答案

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  )

①兵部    

②东厂   

③锦衣卫  

④刑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