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工商业的逐渐发展,11世纪前后,西欧各地出现了城市复兴的景...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工商业的逐渐发展,11世纪前后,西欧各地出现了城市复兴的景象。西欧城市兴起的主要历史意义是(   )

A. 加速了罗马帝国的灭亡

B. 促进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C. 加速了东西方文明的传播

D. 催生了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因此D项正确;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因此罗马帝国的灭亡与西欧城市的兴起无关,排除A项;8世纪上半叶由查理马特发起的土地分配制度改革即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等级制度的形成,西欧城市复兴与西欧等级制度的形成无关,排除B项;西欧城市兴起与东西方文明的传播无关,排除C项。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各自形成了严格的宗教教规,以下对宗教活动的描述符合教规的是(  )

A. 伊斯兰教徒在寺庙里拜佛    B. 佛寺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的塑像

C. 基督教徒在教堂里诵读《古兰经》    D. 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里供奉着耶稣像

 

查看答案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查理·马特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在于( )

A. 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B. 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C.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D.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查看答案

阅下读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历史纵横》

材料三:

时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粮食产量

20000万吨

17000万吨

14350万吨

14750万吨

 

请回答:

(1)针对材料一的现象,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哪部法律文件?

(2)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中引导农民走什么样的“路”?

(3)根据材料三的表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8年-1960年“左”倾错误使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减少。这时期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分别是什么?造成这种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据以上三则材料,请你给今天农村发展建设提出合理建议?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的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八年级下册教材

(3)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4)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它带来怎样的危害?

(感悟历史)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要肃清反革命势力、巩固政权,外要反击外来侵略的重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当嘹亮的国歌在天安门广场唱响,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摘自新浪网秋酿醇酒《祖国啊,我为你自豪》

材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三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社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盛典?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谁?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出自哪部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是我国进行什么改革的依据?这次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给它们概括一个主题名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