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表 ...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表

 

部门/年份

1841年

1877年

工业

43%

55%

农业

20%

14%

服务业

37%

31%

 

 

材料二:1920年8月,在坦波夫省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因领导人社会革命党人亚历山大安东诺夫而得名,在苏联史书上叫做“安东诺夫叛乱”。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打倒粮食征收制”、“自由贸易万岁”。

——郑异凡《在农民暴动的压力下——苏联新经济政策的起因之一》

材料三:1933年5月12日,国会通过了第一个《农业调整法》。随后,农业部在华莱士(农业部长)领导下开展了严厉的限产措施……农业部……先后促使国会通过了“农业信贷法”、“农业抵押法”、“农业贷款法”等,以加强对农业的信贷扶持和政策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其所创立的农业常平仓制度、现代农业信贷系统、新的农业合作机制以及农业科研体系等,随后都成为美国现代农业制度的重要标志,成为美国现代农业持久繁荣的保证。

——王祖奇《亨利•华莱士与罗斯福新政农业改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安东诺叛乱”与当时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有关?农民在起义中提出的口号后来是如何实现的?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政府帮助农民度过经济大危机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对美国农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建议。

 

(1)变化:工业人口增加,农业和服务业人口减少。 原因:工业革命的完成。 (2)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实现: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等)。 (3)措施:限制生产;加强信贷扶持和政策支持。 影响:成为美国现代农业持久繁荣的保证。 (4)建议:完善农业政策,加强农业制度建设;关注农民的利益和要求。 【解析】 (1)依据材料“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表”中1841年和1877年的数据变化可以直观的看出工业人口增加,农业和服务业人口减少。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2)结合所学可知,苏维埃政权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和食品。战时共产主义是在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情况下,为了将全国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确保战胜国内外敌人的猖狂进攻,而被迫采取的带军事性的非常措施。这在当时基本上是正确的和必要的,对捍卫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具有重大作用。但是,在把握政策的分寸和限度及实施手段和方法上存在不少弊病和错误。因此,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结合所学可知,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农民的损失,以复兴农业。这些措施成为美国现代农业持久繁荣的保证。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发展现代农业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从历史的经验中总结,我们需要完善农业政策,加强农业制度建设,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农业生产设施现代化、农业技术现代化、组织管理现代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多少危急时刻,多少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一次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在历史的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86年回眸》

材料三: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长征永远在路上。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被迫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反映了长征途中的哪些历史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28年”的起止时间。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在“危急时刻”和“重大关头”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的重要会议是什么?为什么说该会议是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性会议?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长征精神”主要包含哪些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用“皇帝”称号,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建立起一整套官僚机构。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二:朱元璋夺取政权以后,对功臣严加防范,不就就打开杀戒,……胡惟庸较早投靠朱元璋,后来做了丞相。朱元璋害怕丞相的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就借口他谋反,把他杀掉,(之后)废除实行了1500多年的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

材料三:清朝皇帝继承明朝制度,继续加强皇权。雍正时期,中央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参与内政外交、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并带皇帝拟写谕旨、发布政令。但他们品位不高,不得私自交接官员,日夜轮流在乾清宫旁低矮简陋的平房值班,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受笔录。

——以上均摘自初中历史教材(北师大版)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出的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本质特征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

(3)有人认为清朝的军机大臣相当于丞相,请依据材料三判断该说法是否妥当?为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

 

 

查看答案

今年9月,第九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将在中国•厦门举行。“金砖国家”是指俄罗斯、国、西、印度南非等五个成长前景看好的新兴市场国家。其遵循“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国家精神。由此推断金砖国家建立的时代背景是

A. 不结盟运动兴起    B. 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

C.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 全球面临的恐怖主义的威胁

 

查看答案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诞生和迅速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下面三幅图片主要反映其

 

A. 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B. 改变了传统的交往方式

C. 增加了人们的生活乐趣

D. 推动了“新经济”的产生

 

查看答案

19432月,罗斯福就某战役的胜利致苏联斯大林贺信:是你们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某战役是:( )

A. 中途岛战役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诺曼底登陆 D. 攻克柏林战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