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海军总司今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

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是简单,……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导致的(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之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摘编自唐德对《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二 

材料三  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的抗战,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团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这封信写于哪次战争期间?这次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从材料看,伊东佑亭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何在?

(2)材料二中图一记录的情景与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哪一事件有关?图二是哪一战役的形势示意图?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军民在抗战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

 

 

(1)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2)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百团大战;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3)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的支持等;(符合史实,有理即可)不怕牺牲,捍卫民族尊严,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决心等。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这封信写于甲午中日战争期间,这次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从材料看,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是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2)依据材料二题意“驻守宛平县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前线”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图一照片记录的情景是七七事变,这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依据材料二的图二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图二描述的是百团大战,是哪一战役的形势示意图?这次战役的主要目的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3)根据材料三“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的抗战,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的信息可知,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是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的支持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军民在抗战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秀品质是不怕牺牲,捍卫民族尊严,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决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一书中提到1848年2月发表的某一文献,“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救世福音,对另外一些人,它则是一个魔鬼学说”。该文献是(  )

A. 《神曲》 B. 《哈姆雷特》

C. 《战争与和平》 D. 《共产党宣言》

 

查看答案

孟德斯鸠认为,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必须分置,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在资产阶级创立新体制的过程中,最早贯彻这一思想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查看答案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里所说的“整个世界的要求”是指

A. 新的工业生产方式    B. 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

C. 世界由封闭转向互相联系    D. 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

 

查看答案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是因为(  )

A.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 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C. 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

D. 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

 

查看答案

“一位威尼斯商人慕名来到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文艺复兴的先驱者莎士比亚,探讨了达•芬奇《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还欣赏了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请指出这段话中有几处错误(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