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深圳原属于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人民生活也较早地达到小康水平。外国人称深圳为“一座崛起之城”。
材料二:深圳于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千米,海岸线总长230千米。其中经济特区面积为327.5平方千米。十几年来,深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深圳的迅速崛起是中央什么政策的成功范例?和深圳具有同等性质的特区还有哪几个?
(2)从上述材料中分析特区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3)现在,我国从沿海到内地形成的开放格局是什么样的?
(4)综合两则材料,你对设立特区及中央的相关政策有什么体会?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帮助九年级1班学生完成探究活动。
(科技篇)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项目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兴起时间 | 18世纪60年代 | 19世纪70年代 | C |
主要标志 | A | 电的广泛应用 | 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
进入时代 | 蒸汽时代 | B | 信息时代 |
(1)列表归纳相关历史事件,是常用的学习历史的方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上写出表3中英文字母处的内容。
(经济篇)
材料一
(2)由材料及所学知识,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理解罗斯福所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革命篇)
材料二
(3)材料二中的图一和图二分别标志着哪两场重大革命事件的爆发?这两个历史事件均受到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请写出其名称。
(崛起篇)
材料三
第三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第十章科学革命﹣1914年
第十一章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政治革命
第十三章俄国
第十四章中东
第十五章印度
第十六章中国和日本
第十七章非洲
第十八章南北美洲和英国自治领
——节选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材料三中第十三章可能涉及哪些历史事件?以目录中某一国家或地区为例,说明“据优势地位”的西方对其产生的影响。
整顿吏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摘自班固《汉书》卷一九《九官公卿表》
材料二 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627﹣649),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 明代《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枉法处分严重,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死。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
——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名称。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的史实依据。
(3)据材料三指出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并指出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吏治建设呈现的发展趋势。由此指出分析历史问题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阅读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信息一:
信息二: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中国历史十五讲》
(1)信息一中的三幅图片,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期间,之后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这三幅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都是什么?
(2)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一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例。
(3)信息二中“学习西方”﹣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分别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
(4)信息二中“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等掀起了场什么运动?运动中举起了哪两面大旗?
(5)结合列强的侵华史实和中国人民的不懈探索、抗争,说说你的感想。
漫画常用简单夸张的手法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如图是一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漫画,它讽刺的是
A. 杜鲁门主义
B. 北约建立
C. 马歇尔计划
D. 斯大林模式
下列关于斯大林在建设苏联方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建设的内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②通过建设,使苏联进入到工业化强国;
③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打下基础;
④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