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的稞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饿死了1000万人。”

——摘编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期苏联优先发展的经济领域。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重工业 (2)【答案示例】 观点一: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或“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危害农民的利益。 观点二:国家(政府)的干预会影响国家经济命脉的发展方向。(或:经济政策的调整与执行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观点三:生产关系调整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观点四:上层建筑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论述:1928——1937年斯大林优先发展重工业,虽然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国。但是,斯大林这种高度集权的经济模式也使得苏联经济发展极不均衡,人民生活也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苏联1991年解体。 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发政策,调整了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国家发展。 美国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临经济危机的打击,通过罗斯福新政渡过了危机,并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开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结论:综上所述,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或“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危害农民的利益。 或:国家(政府)的干预会影响国家经济命脉的发展方向。 或:经济政策的调整与执行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或:生产关系调整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或:上层建筑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在苏联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但这种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做法,违背经济规律,造成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认真阅读材料,提炼观点时,要注意针对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或消极影响有针对性的归纳自己的观点。斯大林模式既有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也有消极影响,这种高度集权的模式偏向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做法,违背经济规律,造成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出观点主要是针对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总结经验和教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20世纪初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秋序。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仃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

——《世界通史》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现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另一方面,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际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对德和约”和“公约”的名称。写出最终确立的国际政治格局名称。

(2)写出材料二中“冷战”开始的标志和“新的世界格局”结束的标志。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什么趋势?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应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1933年美国社会状况柱状图1929

国家

工业生产下降

失业人数

德国

40.2%

600万

日本

32.5%

近300万

 

 

1933年德、日经济简况

材料二  黄安年在《美国社会经济史论》中写道: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材料三  新政期间,美国出台了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实现了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新政作为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对战后美国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概括这一现象呈现出的三大特点。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一些人抨击罗斯福的举措是‘叛变了他的阶级’、‘淡红色的社会主义’”的最有力依据。

(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

(4)上述材料中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它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它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材料中的“联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2015年4月,中国倡议建立亚投行,最初的意向创始成员国有57个,通过基础设施的投资构建发展伙伴关系,全球掀起了一股“亚投行热”。 截至2018年5月2日,亚投行正式成员国发展到86个。这表明(   )

A. 贸易保护逐渐成为世界主流    B.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C.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 国际金融市场相互依存度碱弱

 

查看答案

2017年5月23.25和27日,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围棋选手柯洁和机器人阿尔法狗三次对弈(示意图),均告失败。机器战胜人类,依靠的是

 

 

A. 核能等新能源技术

B. 航空航天技术

C. 生物工程技术

D.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