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你认为该兴趣...

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A. 人口大量南迁 B. 宋朝社会生活 C. 经济重心南移 D. 苏杭生活富足

 

C 【解析】 从题文图表可以看出,南方的人口超过北方,南方的财政贡献超过北方,国家的财政收入仰仗南方。南方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天下粮仓,说明全国的经济重心南移,C符合题意;图表只是体现南方的人口多于北方,没有体现人口南迁, A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反映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社会生活,B 不符合题意;苏杭百姓生活富足只是题干中的部分内容,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A. 分封制的崩溃

B. 商鞅变法的作用

C. 兼并战争的后果

D. 百家争鸣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的稞麦,每公斤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饿死了1000万人。”

——摘编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期苏联优先发展的经济领域。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20世纪初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秋序。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仃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

——《世界通史》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现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另一方面,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际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对德和约”和“公约”的名称。写出最终确立的国际政治格局名称。

(2)写出材料二中“冷战”开始的标志和“新的世界格局”结束的标志。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什么趋势?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应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1933年美国社会状况柱状图1929

国家

工业生产下降

失业人数

德国

40.2%

600万

日本

32.5%

近300万

 

 

1933年德、日经济简况

材料二  黄安年在《美国社会经济史论》中写道: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材料三  新政期间,美国出台了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实现了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新政作为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对战后美国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概括这一现象呈现出的三大特点。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一些人抨击罗斯福的举措是‘叛变了他的阶级’、‘淡红色的社会主义’”的最有力依据。

(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

(4)上述材料中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它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它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材料中的“联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