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耻辱) 材料一:第六款: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耻辱)

材料一:第六款: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

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恪守。……

连外国人也说“中国已经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了。”

这样,中国有国家之名,再无主权之实……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第六款”“第七款”内容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条约?这一条约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中国的奋争)

材料二:“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

(2)哪一历史事件导致“民国成、清朝灭”?此历史事件的结果如何?

(中国的独立)

材料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用一句话概括此历史事件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

(中国的富强)

材料四:五年来,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此界经济贡献率超过30%。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

—摘自2018《政府工作报告》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取得这些辉煌成就的原因是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什么?之所以说它“正确”,主要依据是什么?

(5)依据上面的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从屈辱走向辉煌给我们的启示。

 

(1)《辛丑条约》中国完全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地 (3)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4)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因为它适合中国国情(或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5)只有民族独立,才能促进社会发展;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 改革开放是富国强国之路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处建社会行不通等等 【解析】(1)依据材料中的“第六款”,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第七款”各帝国在中国划定使馆界,界内不行中国人居住。可知是《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中国战败,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完全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依据图片人物孙中山,结合课本所学,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变化。 (3)依据图片开国大典,结合课本所学,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举行。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的主人,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4)依据材料四我国经济发展,科举成果显著。结合课本所学,新中国成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说它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因为适合中国国情,从中国实际出发。 (5)依据前面的材料,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得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孙中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得出: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行不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取得重大的成就。由此得出:只有民族独立,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富国强国之路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是,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面对战争的惨痛后果,战胜国的胜利失去了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其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一战与过去战争每天平均死亡人数的比较表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15)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三  在美国参战的影响下,中国、巴西等一批国家对德宣战,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阵营,也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  

交战双方把研制的新式武器投入战场。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资破坏和人员伤亡。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一战每天平均死亡人数与过去战争相比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

材料二  从1929年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40%……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借闭,失业人数激增,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失业人数超过3000万。

——摘编自国家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请概括材料一中的历史信息。哪次改革推动了以上现象的出现?

(2)材料二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哪一重大事件?针对这一事件,美国采取了什么应对政策?

 

查看答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查看答案

1948年秋,中共中央果断决定与国民党军队主力进行决战,首先选择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    )

 

查看答案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唐诗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诗句“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开元盛世”的景象。(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