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曾经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主要反映了孔...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曾经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主要反映了孔子的

A. 民本思想

B. 治国理念

C. 治学态度

D. 忠君思想

 

C 【解析】 依据题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政治上主张“仁”的思想,在教育上主张谦虚严谨的治学态度,例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他这一思想的体现,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内容不相符,排除;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A. 周朝实行分封制

B. 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 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 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耻辱)

材料一:第六款: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

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恪守。……

连外国人也说“中国已经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了。”

这样,中国有国家之名,再无主权之实……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第六款”“第七款”内容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条约?这一条约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中国的奋争)

材料二:“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

(2)哪一历史事件导致“民国成、清朝灭”?此历史事件的结果如何?

(中国的独立)

材料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用一句话概括此历史事件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

(中国的富强)

材料四:五年来,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此界经济贡献率超过30%。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

—摘自2018《政府工作报告》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取得这些辉煌成就的原因是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什么?之所以说它“正确”,主要依据是什么?

(5)依据上面的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从屈辱走向辉煌给我们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是,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面对战争的惨痛后果,战胜国的胜利失去了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其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一战与过去战争每天平均死亡人数的比较表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15)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三  在美国参战的影响下,中国、巴西等一批国家对德宣战,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阵营,也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  

交战双方把研制的新式武器投入战场。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资破坏和人员伤亡。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一战每天平均死亡人数与过去战争相比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

材料二  从1929年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40%……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借闭,失业人数激增,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失业人数超过3000万。

——摘编自国家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请概括材料一中的历史信息。哪次改革推动了以上现象的出现?

(2)材料二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哪一重大事件?针对这一事件,美国采取了什么应对政策?

 

查看答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