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先进,思想活跃,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科技领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先进,思想活跃,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科技领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是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韦政通《中国思想史》

(1)概括材料一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列举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材料二  破布制成的优质纸从约公元100年起就有了,并很快取代了书写用的笨重的木片和竹条。但是由于纸不象木片那样经久耐用,而且它早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很久就有了,所以不能不有悖常理地认为,某些书的散失应归咎于纸。但是造纸术这一伟大发明对人类历史来说具有无可估价的重要性。

——《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破布制成的优质纸”的办法是由谁最早发现的?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列举此种纸的优缺点各一项。

材料三  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等活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唐朝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以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学用书》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简析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四  公元1001一1500年世界科技发明数量概况

——数据来源于《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中国的两项发明,并分别简述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作用?

 

 

(1)国家统一;百家争鸣提供了多种治国学说。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三公制度。 (2)人物:蔡伦。优点:质量较好、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缺点:不耐用、造成书籍散失。 (3)社会比较开放;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学艺术的多彩与繁荣;对外交往活跃,长安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原因: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局相对稳定;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统治者的博大胸怀;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4)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作用:活字印刷术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或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指南针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解析】 (1)由材料一信息“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分析概括可知,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是国家统一;百家争鸣提供了多种治国学说。依据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分析可知,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有首创皇帝制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三公制度。 (2)依据材料二中“破布制成的优质纸”的办法是由蔡伦最早发现的。东汉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经验,改进了造纸术。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世界其他国家的造纸术大多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去的,造纸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但纸也有缺点,不耐用、造成书籍散失。 (3)据材料“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等活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黃金时代,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盛唐气象的表现包括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民主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发展,社会风气比较开放,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学艺术的多彩与繁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长安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对世界影响很大;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是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局相对稳定,实行开明的民族、外交和文化政策,统治者的博大胸怀,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的发明很多,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作用:活字印刷术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或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指南针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5年3月12日,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逝世。孙中山在临终前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里的“尚未成功”指的是

A. 没有终结中国的君主专制

B.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 没有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

D.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查看答案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查看答案

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A. 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C. 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D. 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查看答案

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面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竞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洋务运动的失败    B. 民族矛盾的尖锐

C. 顽固势力的反扑    D. 民众的盲目排外

 

查看答案

漫画针砭时弊,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历史真相。下侧漫画反映的事件

A. 践行“实业救国”政策

B. 开启中国近代化道路

C. 进行制度变革尝试

D. 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