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据史书《稗史汇编》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

据史书《稗史汇编》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段史料反映了(  )

A. 明朝时京官和妻子的感情很好

B. 明朝时的京官很悲观

C. 明朝时的京官度日如年

D. 明朝君权空前加强,形成了对百官的极大震慑

 

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时设立锦衣卫,对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监视侦察,明成祖朱棣时又增设了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故选D。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商→东周→西周→秦

B. 秦→东汉→西汉→三国

C. 三国→东晋→西晋→南北朝

D. 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

 

查看答案

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记载着一段历史,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蕴含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时代背景。观察下列信息并回答问题:

(1)甲人物所说的电影《上甘岭》源于历史上的哪一次战争?

(2)乙人物所说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动乱岁月”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丙人物所说“欲速则不达”,请结合事件的背景和影响予以说明。

(4)丁人物所说的“那历史性的一刻”指哪一事件?

(5)按年龄大小给甲、乙、丙、丁四个人物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丁>甲>丙>乙

D.乙>丁>丙>甲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首都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紧接着他按动了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同时,乐队奏起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

——《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  新中国刚成立时,国土尚未完全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蠢蠢欲动,想以大西南为基地重新复辟;国内各种反动势力也对共和国充满仇恨,想和国民党军配合,在经济上绞杀人民政权;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没有土地,在经济上仍然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国际上,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到了中朝边境,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事件?请用一句话描述这一事件的意义。

(2)材料一中“首都”“五星红旗”“代国歌”在何时何地召开的什么会议上决定的?材料一中“28响”象征着什么?

(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面临着很多困难。结合材料二分析,为克服困难,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下列模范人物中,曾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为治理灾害,改变贫穷面貌,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廿共苦,带病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息,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 焦裕禄

B. 王进喜

C. 邓稼先

D. 雷锋

 

查看答案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A.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 “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 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 “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