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发现历史的规律。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

发现历史的规律。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生动的诠释了这一规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它们的推广促进了哪个阶级的兴起?

(2)材料二“口”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哪个诸侯国?最南的是哪个诸侯国?

(3)材料三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商君”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4)历史上把材料四所述的现象称为什么?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什么影响?

 

 

(1)铁农具和牛耕 地主阶级 (2)齐国楚国 (3)商鞅变法 措施: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鼓励耕织;③奖励军功;作用:使秦国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百家争鸣。作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农具、牛耕出现,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因此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铁农具和牛耕。它们的推广促进了地主阶级的兴起。 (2)根据材料二“韩赵魏”可知是战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理位置最东的是齐国;最南的是楚国。 (3)根据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变法措施: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鼓励耕织;③奖励军功。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根据材料四“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年5月5日,凝聚着国人梦想的国产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天空中终于有了属于中国人的大型喷气式客机。如图是C919主要供应商示意图,它反映了当今世界

 

 

A. 贸易保护主义不复存在

B. 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

C. 经济全球化趋势

D.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查看答案

51年前,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和欧洲原子能联营3个组织的理事会及其执行机构合并,组成统一的欧洲共同体。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A. 挑战美苏两极格局

B. 促进“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

C. 对抗华约组织

D. 重振西欧雄风,提高国际地位

 

查看答案

下列被用于战争的武器当中,出现在一战的是

①飞机

②坦克

③远程大炮

④原子弹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法令在农民中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

A. 美国南北战争 B. 俄国农奴制改革

C. 日本明治维新 D. 中国土地改革

 

查看答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枝独秀”的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遍地开花”的革命。这里的“一枝独秀”指的是(  )

A. 英国 B. 法国 C. 荷兰 D. 美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