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1)材料一表明商鞅的什么思想?他的思想体现哪一学派的观点?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

(2)材料二中,“秦孝公用商君”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坏井田,开阡陌(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急耕战之赏”指的是商鞅变法内容中的哪些措施?

材料三:《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材料四: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3)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4)从商鞅变法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1)变法、变革、改革等;法家学派。 (2)富国强兵;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奖励军功。 (3)成功了。商鞅虽死,但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改革必须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要勇于改革创新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商鞅的变法的思想。他的思想体现法家学派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孝公用商君”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坏井田,开阡陌(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急耕战之赏”指的是商鞅变法内容中的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奖励军功措施。 (3)根据材料三“《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与材料四“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是成功了,商鞅虽死,但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必须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要勇于改革创新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国农业发展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起源篇)

材料一:农业的发生是以人工驯化动物和栽培植物为最初契机和根本标志的。它的出现,不仅表现在生产技术上人类对于自然界动物和植物和生态环境操纵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农业经济使得人口以较大规模地聚居,从而可以利用集体的能力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哪些农作物的国家?

(发展篇)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中图一、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表现。

(3)图三中展示的是哪一古代水利工程?是由谁主持修建的?这座综合性水利枢纽发挥着哪些方面的作用?

(政策篇)

材料三:(秦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4)材料三说明秦朝农民面临怎样的处境?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在农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

(认识篇)

(5)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认为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汉武帝时,中央设立的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地主及其子弟的官吏是

A. 节度使

B. 锦衣卫

C. 太尉

D. 刺史

 

查看答案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曾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主张,它是

A. 国人暴动

B. 陈胜、吴广起义

C. 项羽、刘邦起义

D. 黄巾起义

 

查看答案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 临洮辽东    B. 临洮咸阳    C. 陇西辽东    D. 临洮函谷关

 

查看答案

“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大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

A. 洛阳    B. 咸阳    C. 长安    D. 北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