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从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 占领香港岛
B. 火烧圆明园
C. 割占中国l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D. 割占九龙司
一位来华传教士写道:“我们曾反复考察过销烟的每-个过程。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出于我们的臆测.我不能想象再有任何事情比执行这一工作更忠实的了。”这位传教士在销烟现场应该还看到了( )
A. 琦善
B. 林则徐
C. 陈化成
D. 李秀成
林则徐在上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指出:“迫(等到)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 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
A. 鸦片泛滥成灾 B. 西方传教士活动猖撅
C.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 国家主权不断丧失
中国历史上,一直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的统治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
(1)材料一称赞了秦始皇的哪一历史功绩?这一功绩是何时完成的?
(2)材料二中的图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二中秦始皇统一文字后使用的是什么文字?图三反映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项举措?
材料三:(主父偃)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
——《汉书•主父偃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巩固统治?
材料四: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4)根据材料四,概括汉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了什么统治措施?
(5)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又有哪些创新措施。
(6)秦始皇和汉武帝的这些措施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1)材料一表明商鞅的什么思想?他的思想体现哪一学派的观点?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
(2)材料二中,“秦孝公用商君”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坏井田,开阡陌(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急耕战之赏”指的是商鞅变法内容中的哪些措施?
材料三:《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材料四: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3)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4)从商鞅变法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国农业发展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起源篇)
材料一:农业的发生是以人工驯化动物和栽培植物为最初契机和根本标志的。它的出现,不仅表现在生产技术上人类对于自然界动物和植物和生态环境操纵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农业经济使得人口以较大规模地聚居,从而可以利用集体的能力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哪些农作物的国家?
(发展篇)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中图一、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表现。
(3)图三中展示的是哪一古代水利工程?是由谁主持修建的?这座综合性水利枢纽发挥着哪些方面的作用?
(政策篇)
材料三:(秦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4)材料三说明秦朝农民面临怎样的处境?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在农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
(认识篇)
(5)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认为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