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36年12月《桂林日报》: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

1936年12月《桂林日报》: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材料中的“陕变”指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1936年12月《桂林日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汉卿”指的是张学良;而“迫以兵谏、1936年12月”这些关键词又可以告诉我们,此事件指的就是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或双十二事变)。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泰州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复习中国历史时,整理了如下资料:“五四运动”“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等。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学习主题是

A.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C.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查看答案

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的特点是( )

A. 重视军事训练    B. 重视政治教育

C. 军事政治并重    D. 重视军事理论

 

查看答案

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

A. 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B. 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 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查看答案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第三期感觉不足后,进行的近代化探索主要是指(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题文)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它就是

A. 康有为    B. 张謇    C. 詹天佑    D. 梁启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