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战国策》

材料二:《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努力从事农业,耕种和纺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以免除徭役和赋税;从事工商业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贵族没有军功,不能享受世袭特权;……集中小乡镇为县,设置县令、县丞管理,共三十一个县。……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变法?在谁的支持下进行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变法中最受农民欢迎的是哪一项措施?最受旧贵族反对的是哪项措施?对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哪一项措施?

(3)结合所学的知识,你认为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4)商鞅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1)商鞅变法 秦孝公 (2)①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或者答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都可以; ②贵族没有军功,不能享受世袭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4)实现抱负应不怕挫折和牺牲;应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和献身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使秦国称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2根据材料二“努力从事农业,耕种和纺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以免除徭役和赋税”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变法中最受农民欢迎的是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旧贵族反对的是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的措施;对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结合所学的知识,使秦国的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身上不畏强权,公平无私,严格执法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商鞅是战国时期进行改革的著名人物,他这种敢于摒弃旧制度,善于创新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下面就让我们探究一下夏、商、西周发展历程吧!

(1)请你把表格中对应的知识补充完整。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暴君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A

西周

B

C

周幽王

 

 

(2)从夏、商、西周灭亡的历史中,我们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材料:“天子适诸侯(到诸侯国视察),日巡守,巡守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汇报管理诸侯国的情况),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无非特殊事情)…一不朝则贬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3)这段话描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从中可以看出,诸侯有什么义务?

 

 

查看答案

最终推翻秦朝的是

A.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

B. 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 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 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查看答案

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是

A. 长平之战    B. 巨鹿之战    C. 城濮之战    D. 马陵之战

 

查看答案

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投资环境的问题。评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揭竿而起”源自

A. 国人暴动

B. 陈胜、吴广起义

C. 加强思想控制

D. 打击分裂势力

 

查看答案

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开始于

A. 炎黄部落联盟的组成

B. 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

C. 儒家思想的影响

D. 秦、汉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