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交流、争鸣与和平交往都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古老的概念,它是指学术上不同的流派开展自由讨论的局面……这些彼此不同甚至观点相反的学派“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竟能相安共处,自由争鸣,大大繁荣了我国古代的学术,丰富了我国的思想史,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宪东《战国百家争鸣考》
材料三
材料四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中国输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货物,从丝绸到瓷器与茶叶,形成一股持续吹向全球的东方文明之风。基于历史,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时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历史上曾创下的海洋经济观念、和谐共荣意识、多元共生意愿,将为国家发展战略再次提供丰厚的历史基础
﹣﹣据百度百科整理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华夏民族是如何形成的?哪些人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2)据材料二,归纳百家争鸣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战国时期“这些彼此不同甚至观点相反的学派”中的两个学派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3)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A、B处的名称。结合图片,概括丝绸之路上“西方输入中国”与“中国传向西方”的东西各有什么特点?
(4)结合材料四,指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哪里?它起着怎样的作用?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有什么重要的当代意义?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下列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 北京人复原头像 B. 《史记•秦始皇本纪》
C. 孔子的画像 D. 龙门石窟的佛像
相传,唐太宗在临终前,要求将《兰亭集序》真本随同下葬,以便他在地下也能随时欣赏。唐太宗喜欢的《兰亭集序》被誉为( )
A.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天下第一行书
C.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
D. 中国医学方书的鼻祖
家谱是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也是珍贵历史资料。据卢氏家谱记载,有一支定居涿地。西晋末年,卢氏这一支随晋朝皇室迁到江浙一带。这一历史现象被称为( )
A. 人口东迁 B. 人口西迁 C. 人口南迁 D. 人口北迁
以下是小清自编的历史剧,内容是关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后的历史。其中符合史实的项是:年龄28岁的鲜卑族官员( )
A. 在都城长安觐见孝文帝
B. 上朝时穿鲜卑族服装
C. 用汉语向孝文帝汇报工作
D. 因娶汉女为妻而遭罢官
“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李白在诗中所描写的胡床可以挂在墙壁上,随时取下使用。这种胡床原来主要是北方少数民族将领在打仗行军时所使用。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引入内地并开始流行。这一现象的出现最主要因为( )
A. 民族的交流、交融 B.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C. 北方各族战争频繁 D. 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