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37年,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830万吨,建成大型企业...

1937年,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830万吨,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这反映了苏联( )

A. 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 重工业发展迅速 C. 苏联模式制约发展              D. 完成农业集体化

 

B 【解析】 根据材料“苏联钢产量由1928年的430万吨,增加到1830万吨,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飞机、汽车、化工、机器制造等新型工业部门”可知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的重工业发展迅速,故B正确。在实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新经济政策的做法被逐步放弃,故排除A项。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故排除C项。题目考查的工业,D项是农业角度,故排除D。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大国崛起》里讲述“某国1921年把市场,实际上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这一突破”是(  )

A. 新经济政策 B. 苏联模式 C. 罗斯福新政 D. 马歇尔计划

 

查看答案

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根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而建立 B. 彻底根除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 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D. 损害了中国等弱小战胜国的利益

 

查看答案

俄国十月革命在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地位(   )

A.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是人类史上取得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C. 是人类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 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

 

查看答案

从1914至1918年“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战争期间参战各国共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这场“大战”的性质是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②科技的不当应用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③这场“大战”以协约国的失败而告终     

④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小明研究某一历史人物时,搜集了如下信息:“物理学家”、“研究领域广泛”、“现代工程力学的基础”。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判断出他研究的对象是(  )

A. 马克思 B. 达尔文 C. 牛顿 D. 贝多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