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课上,老师的板书中有“耶稣”、“日耳曼人”、“封君与封臣”,你认为这节课学习的主题是
A. 古代罗马
B.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C. 古代希腊
D. 阿拉伯帝国
一名男子名叫达瓦和他的妹妹玛丽在伯里克利时代住在雅典的一个小村庄,他们的生活可能是
A. 达瓦担任政府公职人员
B. 兄妹两人一起参与国家议事
C. 玛丽参与公民大会,达瓦独自干农活
D. 达瓦因为贫困被禁止参加公民大会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是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它源于
A. 古巴比伦
B. 古埃及
C. 古印度
D. 古希腊
唐朝的和谐交往和开明的民族政策,为我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借鉴。让我们走进唐朝,探究民族政策的“渊源”。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指中原),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
(1)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采取的政策是什么?
(2)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各举一例说明。
(3)根据以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谈谈你对少数民族政策的看法。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材料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人赵嘏
材料二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入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唐太宗
材料三 :这种制度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北宋的吕蒙自幼遭不幸,其父将其母子赶出家门,他们母子俩长期居住在一个山洞里,他发奋读书而高中状元,极善理财治国,成为宋初名相。
请你回答:
(1)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开始形成的标志是?
(2)该制度经过不断完善,形成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阶段。其中殿试开始于哪个皇帝?此外,唐代对该制度的完善作出重要贡献的还有哪位皇帝?
(3)材料三说明这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之处?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材料二: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此河”指的是什么?开凿“此河”的目的是什么?
(2)“此河”是谁在位时开凿的?
(3)“此河”的中心在哪里?北到哪里?南到哪里?
(4)开凿“此河”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