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三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唐太宗是如何“以古为镜”“以人为镜”的?他在位期间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

(2)材料二中的“开元”指是谁统治时期?“开元全盛日”为什么能够实现?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战乱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

(4)从唐朝的兴衰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1)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减省刑罚;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贞观之治。(2)唐玄宗。在前代帝王奠定的良好基础上,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3)安史之乱。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各地节度使势力逐渐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安禄山发动叛乱。(4)提倡节俭,反对奢华,虚心纳谏;居安思危,重视军队建设;反腐倡廉,整饬吏治。 【解析】 (1)“以古为镜”指的是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减省刑罚;发展生产。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以人为镜”指的是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唐太宗时魏征是著名的谏臣,受到唐太宗的重用,被唐太宗比喻为自己的一面镜子。唐太宗在位时,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贞观之治”。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在前代帝王奠定的良好基础上,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姚崇等,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作开元盛世。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写作背景是安史之乱,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因为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为相,朝政日趋腐败,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各地方节度使势力逐渐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藩镇割据局面形成,安禄山趁机发动叛乱。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前期,提倡节俭、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生产,唐朝出现国力强盛的繁荣局面。唐玄宗统治后期,骄奢淫逸,引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我们从唐朝的兴衰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提倡节俭,反对奢华,虚心纳谏;居安思危,重视军队建设;反腐倡廉,整顿吏治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你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1)上图描述的是______(水利工程的名称)?

(2)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        B.余杭指今    

(3)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B点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

(4)此河开通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学习了隋唐的历史后,下面是某校七年级“阳光学习小组”的同学对隋唐史的总结,其中与历史较吻合的是: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查看答案

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  )

A. 东北地区 B. 江南地区 C. 黄河流域 D. 长江流域

 

查看答案

歌手河图在《不见长安》中唱到:“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下列属于曾经发生在长安城的“悲”的是

A. 盘庚迁殷

B. 开元盛世

C. 安史之乱

D. 黄巾起义

 

查看答案

“穿越小说”“穿越电视剧”曾流行一时。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穿越到了唐代长安,你可能看到的是(  )

①一起诵诗的年轻人 

②外国人购买唐三彩

③遣唐使 

④进京赶考的读书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