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1)“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什么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该制度是哪位皇帝在位期间正式创立的?该制度的创立有何重要意义?

探究二 经济篇

(2)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唐朝历史上最典型的两例。

探究三 文化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

探究四 启示篇

(4)通过对上述史实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启示?

 

(1)科举制。隋炀帝。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是有才学的任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任意两点,意思相近即可) (2)曲辕犁、筒车 (3)唐诗 (4)启示:维护国家统一;发展先进科技;重视文化教育;坚持改革开放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科举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该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是有才学的任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农民改进了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灌溉工具筒车。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土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因此我国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唐诗。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对隋唐的学习给我们的启示,维护国家统一;发展先进科技;重视文化教育;坚持改革开放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三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唐太宗是如何“以古为镜”“以人为镜”的?他在位期间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

(2)材料二中的“开元”指是谁统治时期?“开元全盛日”为什么能够实现?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战乱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

(4)从唐朝的兴衰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请你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1)上图描述的是______(水利工程的名称)?

(2)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        B.余杭指今    

(3)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B点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

(4)此河开通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学习了隋唐的历史后,下面是某校七年级“阳光学习小组”的同学对隋唐史的总结,其中与历史较吻合的是: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查看答案

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  )

A. 东北地区 B. 江南地区 C. 黄河流域 D. 长江流域

 

查看答案

歌手河图在《不见长安》中唱到:“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下列属于曾经发生在长安城的“悲”的是

A. 盘庚迁殷

B. 开元盛世

C. 安史之乱

D. 黄巾起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