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如下图为中国近代某时期的标语口号(落款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印行),该标语口号...

如下图为中国近代某时期的标语口号(落款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印行),该标语口号对应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 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国民大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

C. 土地革命战争:打土豪、分田地

D. 抗日战争:全民抗敌、一致对外

 

B 【解析】 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落款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印行”可知,此内容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口号,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国共两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消灭了封建军阀的统治,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与题干无关,故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毛泽东提及的这份出版物当时主要宣传(  )

A. 君主立宪 B. 民主共和 C. 民主科学 D. 马克思主义

 

查看答案

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

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创始人在《章程》中最先发山”振兴中华”的时代强育。由此可知,开启了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想先河的历史人物是

A. 孙中山

B. 李鸿章

C. 康有为

D. 陈独秀

 

查看答案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习近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有人被称为“诗仙”,有的诗被称为“诗史”,有的诗平易近人,妇孺皆知。

材料二:当年北宋都城的景象,集中反映在一幅绝世名画之上,以至于今天的这座城市,号称有三件“文化宝贝”,就是所谓的“半城水、一幅画、一个故事”。如今“三宝”已然活化成该市颇负盛名的文化旅游项目。

材料三:宋代文学成就突出表现在词的创作上,其代表人物中,有一位著名的抗金英雄,他的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达了爱国的情怀。

(1)材料一中的诗仙是指谁?有“诗史”之称,被誉为“诗圣”的是谁?

(2)材料二中的“一幅画”,具体指的是哪一幅作品?其作者是谁?

(3)材料三中的“代表人物”指的是谁?

(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之一,它不仅“合同为一家”,还“迎进来,也走出去”。

材料一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度。

——柳宗元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到达)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四:“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材料五: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之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唐朝哪位君主的称呼?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表明当时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4)指出材料四中高度赞扬的是哪位历史人物?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哪里?

(5)根据材料五指出,这位“僧人”是谁?

(6)从材料四和材料五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唐朝的对外政策怎么样?

(7)学习了两位僧人的故事后,他们身上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