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开通大运河,便利了南北的交通。假如你是当时苏州的一名行商,你要去洛阳谈一笔生意,你选择的水路出行路线应不包括哪一段航道?
A. 江南河
B. 邗沟
C. 永济渠
D. 通济渠
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繁荣而短暂 B. 实现了南北统一 C. 统治者暴政而亡 D. 大运河开通
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时间和关键人物是( )
A. 581年隋文帝 B. 589年隋文帝 C. 605年隋炀帝 D. 618年隋炀帝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战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1)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结果?该事件的发生标志着什么?
材料二 :毛泽东在《七侓.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礡走泥丸。”
(2)导致诗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中召开的一次转折性会议是什么?长征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你认为今天应该发扬哪些长征精神?
材料三 :毛泽东在《七侓.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3)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直对外……不图讨伐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萁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遽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耶?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发生在何时?“强邻压境”是指哪一国家?
材料二 :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2005年4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团访问大陆,他在《答谢胡锦涛辞》中说:“诚如总书记刚才所讲,今天的聚会时国民党和共产党六十年来头一次,也是在两岸的情况下党和党见面交换意见,高层次的一次,难能可贵。”
请回答:
(3)连战先生访问第一站是南京,拜谒了中山陵。中山陵是为了纪念谁而修建的?六十年前国共两党最高层次的见面指的是什么事件?国共双方领导人分别是谁?在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请问:国共两党第一次、第二次合作的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学习了“近代化的进步”这一内容后,小明同学用下表将所学知识进行了归纳:
历史事件 | 时间 | 领导者 (代表人物) | 纲领(或口号) | 主要影响 |
A | 19世纪60—90年代 | 李鸿章张之洞等 | “自强” “求富” | 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
B | 1898年 | C | 变法图强 |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加快了中国的近代化的进程 |
辛亥革命 | 1911年 | D | E |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G | 1915年
| 陈独秀、李大钊 | F | 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
(1)请按表中的字母顺序填入相应的内容。
(2)结合上述问题概括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基本过程与特征
(3)从以上材料和问题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