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是当...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材料一: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西欧各国的统治者和形成中的资产阶级都渴望从东方获取黄金、白银和贵重商品。而这时,东西方之间的交通要道被奥斯曼土耳其控制,贸易受阻,西欧人开始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新航路的开辟使孤立、分散的世界走向整体发展,经济全球化的雏形开始出现。

——摘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

1998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已从最初的76个增加到132个,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已经加入了该组织……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张,“麦当劳化”、“好莱坞化”、“迪斯尼化”、“商业连锁”等风行世界。

——摘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困扰欧洲的难民危机和财政危机使英国人为自保而决定退出欧盟;美国总统特朗普竞选时为争取选民支持提出“美国优先”的贸易保护主义口号,一时间使“逆全球化”言论甚嚣尘上,经济全球化的前景令人堪忧。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四: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穿越千年、绵延万里的古老丝路因习近平主席的倡议而重返全球视野。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2017年5月14日~15日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包括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1500多人参会,达成多项共识,成果丰硕。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16日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现在推行的“一带一路”建设有何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1)资本主义的萌芽;西欧各国的统治者和资产阶级对黄金白银的渴望;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的陆路交通。 (2)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以轮船、飞机为代表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使人员、物资的流通更加便利;通讯技术的发明和改进,使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网络时代;跨国公司的实力日益增强。 (3)有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给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机会;促进相关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互利共赢,互惠互利等等。 (4)认识: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我们要趋利避弊。全球化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我们要积极参与。 【解析】 (1)根据材料一“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西欧各国的统治者和形成中的资产阶级都渴望从东方获取黄金、白银和贵重商品。而这时,东西方之间的交通要道被奥斯曼土耳其控制,贸易受阻,西欧人开始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可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的萌芽;西欧各国的统治者和资产阶级对黄金白银的渴望;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的陆路交通。 (2)根据材料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张……”及材料三可知,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因为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以轮船、飞机为代表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使人员、物资的流通更加便利;通讯技术的发明和改进,使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网络时代;跨国公司的实力日益增强。 (3)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现在推行“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给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机会;促进相关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互利共赢,互惠互利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4)本题属于开放型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我们要趋利避弊,全球化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我们要积极参与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材料二:“1789年起,每逢总统就职典礼的全国性日子,人们都要赋予为合众国作出贡献的新的意义……在华盛顿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创立和熔铸成为一个国家。在林肯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维护这个国家,使它避免从内部发生分裂。今天,人民的任务是挽救这个国家及其制度,使它避免因外部因素而瓦解……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有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

(1)材料一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种什么事件

(2)结合材料二和史实分析华盛顿、林肯在历史上分别面对什么重大的政治任务?

(3)罗斯福所说的“八年前的恐惧”指的是什么?为解决这一恐惧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查看答案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国王”与“议会”关系示意图

(1)对比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国王和议会的权力变化是通过哪部法律文献得以实现的?

材料二  “美国法治建设”结构示意图(局部)

(2)材料二是某同学构建的有关“美国法治建设”的结构示意图(局部),请你帮助他补充完整,写出①②处对应的法律文献名称。

材料三  伏尔泰曾说,在法国旅行需要经常更换法律,就像经常更换马匹一样。法国直到1804年以后才成为一个法律上的整体……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与“1804年”相关的法律文献的历史地位。

 

 

查看答案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在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材料中“战争”的领导者是

A. 华盛顿

B. 林肯

C. 罗斯福

D. 杜鲁门

 

查看答案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不能成立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后和平的体系

B

希特勒上台扩军备战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C

罗斯福新政

维护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D

莫斯科保卫战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这些数据所反映的经济现象最终引发的政治现象是(  )

A.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B.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 法西斯势力崛起和猖獗

D.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