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把建立在生产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把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国用5年实现钢产量增长400万吨左右,1957年,全国农民平均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

材料二  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人民公社则一般都在4000户以上,还有1万户.这些运动的进行,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带来严重后果。

材料三  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1978年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完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什么严重失误?

(3)材料三中“邓的改革程序”“开始”于哪次会议?这次会议所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关于经济发展,你有何感想?

 

 

(1)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可知,材料内容指的是三大改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人民公社……”可知,这些内容体现了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到1978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可知,材料三中的邓的改革程序开始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作出的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使我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4)本题属于开放新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请写出图一的名称。图片正中讲话的人是谁?

(2)这个事件有何标志性意义?

(3)图二的人物是谁?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查看答案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囝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查看答案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查看答案

土地改革后,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查看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