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对外交往,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国家的兴衰密切相关。请你回顾...

对外交往,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国家的兴衰密切相关。请你回顾中外交往的历史,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

(1)观察图一,说说为这条商路开辟奠定基础的开拓者是谁?并概括出这条商路的路线。

(2)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5月访问非洲时曾指出“筑实中非牢不可破的友谊”。请观察材料二,列举一例说明古代中国和非洲就有友好往来的例子,并依据所学知识回答这个例子在中外交流中的主要作用。

材料二  :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摘编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把大唐文化传播到日本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谁?

材料三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政府曾严厉海禁,“片板不准下海”。后来,清政府又进一步规定:只允许外商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外商的活动,必须由政府指定的商人“管束稽查”。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综合材料一、二、三,指出古代中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张骞;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大秦 (2)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往 (3)玄奘西游;鉴真。 (4)由开放到封闭。 【解析】 (1)根据图一,可知是丝绸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因此为这条商路开辟奠定基础的开拓者是张骞。这条丝绸之路的路线:西安 ——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域)——西亚(安息)——欧洲(大秦)。 (2)根据材料图二,可知是与郑和下西洋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和非洲就有友好往来的例子,如,郑和下西洋。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往。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因此唐朝时期“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的是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把大唐文化传播到日本。 (4)根据材料一、二、三 ,由“丝绸之路开通”到“清政府又进一步规定:只允许外商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外商的活动,必须由政府指定的商人“管束稽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由开放到封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A. 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B. 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 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 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查看答案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主张“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能体现该主张的是

A. 设台湾府

B. 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

C. 册封达赖、班禅

D. 设伊犁将军

 

查看答案

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属于清代文学艺术成就的是

A. 《窦娥冤》和秦腔

B. 《水浒传》和昆曲

C. 《红楼梦》和京剧

D. 《西游记》和汉调

 

查看答案

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之手,这是元、明、清三代共有的一个趋势,这一趋势臻于极致的标志是  (    )

A. 废除宰相制度    B. 设立锦衣卫

C. 没立廷杖制度    D. 设立军机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