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二“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魏主”召见群臣,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

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和罢官。”

﹣﹣《资治通鉴》

(1)依次写出三则材料中我国古代史上的三次政治改革。

(2)根据材料一分析此次改革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是哪一项?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改革的历史意义。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有何看法?

 

(1)材料一:管仲改革;材料二:商鞅变法;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改荦。 (2)影响:管仲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基础,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3)农业措施: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影响: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4)主要内容: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棼用鲜卑语。历史意义:增强了北魏实力,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5)看法: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动力,推动社会进步;改革必须要与国情相结合,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管仲改革;依据材料二“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依据材料三“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和罢官”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管仲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基础,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3)依据材料二“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可知,商鞅变法发展农业措施的主要内容有,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更好的学习汉族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5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为革除鲜卑旧俗,孝文帝开始进行改革。他采取一系列汉化措施,采用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改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贵族服饰;学习汉语,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提倡与汉人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贵族联姻;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实力,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5)综上所述可知,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动力,推动社会进步;改革必须要与国情相结合,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社会和谐。

(1)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2)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对相处融洽的君臣。

(3)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两个典型事例。

(4)社会制度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开创的一个有利于人才参政的制度。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的音符。

(5)这段时期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是谁?与隋朝一样都辉煌而短命的王朝是哪个?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创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6)结合本主题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查看答案

    两宋时期,是我国继隋唐经济繁荣之后出现的又一个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1)材料一图(a)是南宋《耕织图》,它反映了南方农业的发达,当时南方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是什么?重要的粮仓在哪里?

(2)材料一图(b)是在泉州出土的宋代商船,宋代政府为发展海外贸易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3)材料一图(c)是精美的宋代瓷器。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哪一地方在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对加强中央财政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管理

B. 使朝廷获得了充足的“岁币”

C. 保证了中央的财政供给

D. 消弱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查看答案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唐朝《陇西行)的一句诗,它反映了当时的汉藏关系,对诗句的理解符合事实的是

A.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 金堿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C. 藏族社会风俗完全汉化

D. 吐蕃归属唐朝管辖

 

查看答案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 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 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 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 重用有才能的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