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1)“太祖”指何人?其“得天下”是在哪一年?
(2)根据材料指出唐末以来“兵革不息”的原因是什么?
(3)针对“普”的建议,宋太祖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从军事、政治、经济三个方面各举一例)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回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通过考试选拔政府官吏的制度,为中国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员。
材料二:“大业三年设十科举人,中有‘学业优敏,文才秀美’一条,或即进士科之始。”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2)材料中“进士科”的创设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请你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材料1
材料2:“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河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3: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过,此河北通…之渔商,南运…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3)上图指的是隋朝什么河?开凿者是谁?
(4)写出上图河流的南北两至点和中心:
A: ; B : ; C : 。
(5)材料中作者认为此河的开凿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河开凿的作用是什么?
材料一:他引用古人的话告诫太子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既彀,吾痛失一镜矣!”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这几句话均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
(2)材料一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
(3)材料二中的“镜子”是谁?
(4)材料三他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举一例唐朝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
(5)他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举一例他统治时唐朝对外友好交往的史实。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三、“四大皆空修道义,六根清静解禅缘。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
请回答:
(1)日本在唐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你能说出当时日本派哪些人到中国来学习?
(2)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请你试举两例说明。
(3)材料二说的是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4)材料三和唐朝的哪位历史人物有关?请说出他的主要事迹和著作。
“脱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初的这一举措(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宋代实行文治。下列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 )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②增加科举名额
③让文官担任要职
④设立进士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