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社会处于剧变之中,中国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社会处于剧变之中,中国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从材料一的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交通工具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二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是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摘编自《申报》创刊词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申报》登载范围包括哪些方面?简述近代新闻出版事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1中的著作编写的目的是什么?图2中的译著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两部著作(译著)诞生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指出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1) 传统的交通工具逐渐消失,近代化的交通工具有所增加;上海的交通工具种类增加;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任答1点,言之有理即可) 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任答2点,言之有理即可) (2) 政治大事;社会变迁;中外交往;商业贸易;各国轶事等(任答2点)开阔了人民的眼界,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任答1点) (3) 师夷长技以制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任答1点) (4) 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传播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国内政治运动的推动;人们思想的解放;政府的重视和鼓励等(任答2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近代上海传统的交通工具逐渐消失,近代化的交通工具有所增加;上海的交通工具种类增加;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交通工具的改变,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是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可知,《申报》登载范围包括政治大事、社会变迁、中外交往、商业贸易、各国轶事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开阔了人民的眼界,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图1中的著作是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严复译述《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观点,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两部著作诞生的共同背景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4)依据所学可知,由于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传播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国内政治运动的推动,人们思想的解放,政府的重视和鼓励等,引起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前途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一生主张共同奋斗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工农劳动阶级利益的政党,孙中山知道没有这些劳动阶级的热烈支持与合作,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

——摘编自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

材料二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要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只剩下唯一的选择,那就是高举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抵抗。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带领起义军来到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队伍逐渐壮大。

(1)根据材料一,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指出国共两党采取的军事行动及成果?根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说明它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材料四  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摘编自《同赫尔利的谈话》

(2)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依据材料四,说明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战役是哪次战役?

材料五  毛泽东与蒋介石会面,共商国内和平问题

材料六  南京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3)材料五中,毛泽东与蒋介石“共商国内和平”的目标最终实现了吗?请用史实说明。材料六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造成了怎样的历史问题?

(4)综合以上六则材料,你从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中得到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在中国,近代化即是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实现社会的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幅图片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两幅图片中的企业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说明该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的作用?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出康有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为实现其思想主张所做的努力有哪些?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独秀文存》

(3)材料三中所述文字首先发表在什么刊物上?当时中国文化界兴起了什么运动?“德”、“赛”两先生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四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

(4)依据上述四则材料,说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在内容上呈现的基本趋势?

 

查看答案

民国初年,北大教授辜鸿铭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官在北洋、妻是东洋”的奇人。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

A. 新式学堂注重培养人才 B. 中外通婚成为社会时尚

C. 清朝政府重用留学人员 D. 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

 

查看答案

一位外国记者在听了一部音乐作品后说:“这个拥有黄河的民族是不可能被征服的。”这部音乐作品的作者是

A. 聂耳 B. 冼星海 C. 田汉 D. 徐悲鸿

 

查看答案

1899年5月23日,坐落在南通的大生纱厂试开车,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如果为此事写一篇新闻稿件,最恰当的标题是

A. 弃政从商、实业救国 B. 创办实业、开启中国近代化

C. 引进外资、救亡图存 D. 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