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记载着一段历史,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蕴含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

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记载着一段历史,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蕴含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时代背景。观察下列信息并回答问题:                                  

(1)甲人物所说的电影《上甘岭》源于历史上的哪一次战争?此次战争的起止时间分别是什么?

(2)乙人物所说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动乱岁月”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丙人物所说“欲速则不达”,请结合事件的背景和影响予以说明。

(4)丁人物所说的“那历史性的一刻”指哪一事件?并写出此事件的具体时间及与之相关的延续至今的重要节日?

(5)按年龄大小给甲、乙、丙、丁四个人物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丙>丁      B丁>甲>丙>乙     C丁>甲>乙>丙      D甲>丁>乙>丙

 

(1)抗美援朝 1950、10-----1953、7 (2)“文化大革命” 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3)中国刚刚从革命战场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再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欲速则不达”。 (4)新中国成立(或开国大典) 1949、10、1 国庆节 (5)B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人物所说的电影《上甘岭》源于历史上的抗美援朝战争,此次战争的起止时间分别是1950、10-----1953、7,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乙人物所说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动乱岁月”与“文化大革命”有关,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刚刚从革命战场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再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欲速则不达”。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丁人物所说的“那历史性的一刻”指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10月1日成为国庆节。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按年龄大小给甲、乙、丙、丁四个人物排列顺序正确的是丁>甲>丙>乙 ,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排序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受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②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③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④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主要是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面临 (  )

A. 美帝主义的进攻 B. 台湾国民党反攻大陆的危险

C. 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D. 地主阶级卷土重来的危险

 

查看答案

“九一三事件” 标志着哪一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  )

A. 林彪 B. 江青 C. 陈伯达 D. 康生

 

查看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对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 B. 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C. 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D. 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查看答案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首对联是我国哪一历史时间段的写照 (  )

A. 1949----1956 B. 1956----1966 C. 1966----1976 D. 1978----至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