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与图中③对应的朝代相关的史实正确的是( )
A. 公元前221年——嬴政——咸阳 B. 公元25年——刘秀——洛阳
C. 公元581年——杨坚——长安 D. 公元1368年——朱元璋——应天府
材料一 汉朝时期的边疆分布着众多的民族……在一些不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边疆专门性机构。这些机构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治理》
(1)请写出西汉政府总管西域事务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顺应这一历史现象,北魏统治者进行改革措施有哪些?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积极作用
材料四 北魏孝文帝这些移风易俗的决策与措施,使鲜卑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没有了自己的姓氏,没有了服饰,没有了自己纯粹的血统,鲜卑彻底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黄朴民《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的不归之路》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简单谈一下你对加强民族间的融合的认识
材料一 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1)材料一说明西汉初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材料一、二体现了什么共同认识?由此采取的治国政策是什么?迎来什么局面?
材料三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种(烧荒和耕种水稻)。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采集)为业……饮食还给(食物供给有保障),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没有非常富有的人家)。
——《汉书》
材料四 江南……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几个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2)依据材料三说明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与材料一相比,材料四中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有什么变化。
材料五 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种……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六
(3)综合以上六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 汉初,刘邦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大封子弟王,称为“诸侯王”。诸侯王的权力很大,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诸侯王还有一定的军权,有财政权,可在国内征收赋税。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还实行什么制度?导致了什么后果?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是怎样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的?
材料三
(3)材料三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武帝接纳其主张的原因是什么?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汉武帝时,崇尚武力,好大喜功,连年征战匈奴的同时,自奉奢侈,多所兴作,使大量农民困于沉重赋役,滋生大批流民,社会矛盾不断积累。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汉武帝做简要评价
南北朝时,统治者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在这些石窟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下图为龙门石窟《帝后礼佛图》(局部)。这所石窟位于
A. 山西太原 B. 山西大同 C. 河南洛阳 D. 河南开封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
A. 《兰亭序》 B. 《女史箴图》
C. 《洛神赋图》 D. 《神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