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纪念活动。...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纪念活动。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实是

A. 迪亚土发现了好望角 B. 达伽马由海上到达了印度

C. 哥伦布发现了美洲 D. 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92-500=1492年.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经大西洋到达美洲西印度群岛,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线,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他以为到达了印度大陆,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因而题干的纪念活动是为了纪念哥伦布到达美洲,故C符合题意。迪亚土发现了好望角,好望角在非洲;达伽马由海上到达了印度,印度在亚洲;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是1519年——1522年,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世纪后期发家的商人巨贾将大量的商业利润投入乡村,置办田产,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这里“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指的是

A. 亲自耕种土地 B. 建立租地农场

C. 开设手工工场 D. 建立庄园经济

 

查看答案

科技创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某校九年级(l)班同学进行“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专题复习,邀请你全程参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从近代科学的角度看,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1765年,牛顿去世30多年后,一种全新的蒸汽机在瓦特手中诞生了,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指出“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请说出牛顿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一项成就。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内燃机取代蒸汽机,交通运输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2)材料二中使“电灯亮起来”的发明大王是谁?“工业文明的新时代”指的是什么时代?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一所示的科技成果最早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图二所示的科技成果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一核心技术的产物?

材料四  九年级班小明、小王同学对工业革命的评价:

小明:“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小王:“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空前灾难。”

(4)材料四中小明、小王同学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世界格局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请回答:

(1)美苏曾经是二战盟友,请指出美苏结盟的标志并举一战役说明。战后不久,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请列举美苏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2)阅读下列材料:

作为惟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地位相对削弱。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取得重大进展,在全球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日本曾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试图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俄罗斯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回答: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世界形势的特点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方向。

(3)读图识史:

回答:某同学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上三幅图片,请你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最应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推动世界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及处理国际关系应当遵循的原则。

 

 

查看答案

加强海防、维护海洋权益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海洋与中国历史发展命运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回顾历史,世界各国的发展与海洋的关系值得我们认真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世纪。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二  如下图为《大国崛起》中插图

材料三  1894年9月,黄海风云突变。……几乎不约而同的,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和俄国的军舰都聚集在这里,等待集体观摩一场影响东亚,乃至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殊死搏斗。……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

——纪录片《走向海洋》

材料四  2016年5月10日,美国“劳伦斯”号驱逐舰未经中国政府允许,非法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中方有关部门依法对美方舰艇实施了监视、跟踪和警告。美方军舰有关行为威胁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危及岛礁人员及设施安全,损害地区和平稳定,中方坚决反对美方这一行为,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主权和安全。

——摘选《5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主持例行记者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郑和下西洋发生在哪个朝代?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清朝创建海军是为了实现洋务运动前期的什么口号?依据插图回答“船开不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方列强“集体观摩”的是哪一次战役?依据材料回答这次战役的影响?

(4)材料四折射出我国海防正面临着威胁和挑战,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我国政府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更好的捍卫国家海洋权益?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国图志》的刊出,打破了这种孤陋寡闻的状况,它向人们提供了80幅全新的世界各国地图,又以66卷的巨大篇幅,详叙各国史地。这样,使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开眼看世界。既看到了西洋的“坚船利炮”,又看到了欧洲国家的商业、铁路交通、学校等情况,使中国人跨出了“国界”,认识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

材料二:《天演论》出版之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到全国,竟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读这书的人,很少能了解赫胥黎在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贡献。他们能了解的只是那“优胜劣败”的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这个“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胡适《四十自述》

(1)材料一中的著作的作者是谁?该著作反映了他什么主张?近代中国的哪一运动首先实践了这一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天演论》“风行到全国”的原因?

(3)材料一、二中的两部著作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