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摘引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华夏民族大致形成于什么时候?其构成主体主要是哪两大部落?

(2)根据材料一归纳,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何显著特点?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东汉至西晋时期,华夏民族(中华民族)的发展出现什么新动向?你认为这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重大影响?

 

 

(1)原始社会后期;炎帝、黄帝部落。 (2)多元一体。 (3)北方少数民族南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夏民族大致形成于原始社会后期,距今(2019年)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根据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夏民族形成的显著特点是多元一体。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至西晋时期,华夏民族(中华民族)的发展出现的新动向是北方少数民族南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家统一是社会进步发展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前提与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公元前221年,我国首次实现大一统局面。这一年应是公元前多少世纪?哪位历史人物为这一统局面的开创做出了重大贡献?

(2)汉武帝时期,我国大一统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请举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重大措施。

(3)下面图示直观反映了我国东汉至隋朝政权(王朝)的演变更迭情况。请在图示方框中填入正确的王朝名称,并概括说明这一时段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其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稻、粟、黍的人工栽培,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我国大致在什么时候已出现最早的人工栽培农作物?稻这种农作物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一地区?

(2)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又一伟大贡献。汉代哪位历史人物对改进造纸工艺,提高纸张的质量与产量做出了重大贡献?你认为造纸术的发明及传播对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3)对圆周率的准确推算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对人类做出的重大杰出贡献。我国南北朝时期哪位科学家为圆周率的准确推算做出了突出贡献?其突出贡献主要表现为什么?

 

 

查看答案

(1)观察下图,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东周都城所在地:洛邑

B.争霸大战发生地:城濮

(2)据图指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角逐场地主要集中在哪一地区?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卷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卷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卷对应题号后涂“C”。

(1)百家争鸣这一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形成于我国战国时期。

(2)在百家争鸣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3)儒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分别是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5)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对日后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将下列地点(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208年孙刘联军迎战曹军的地点:赤壁

B.230年卫温船队访问的地区:夷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