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国别

人物

内容

结果

唐→天竺

玄奘

西行取经

游历26年,带回许多佛经

唐→日本

鉴真

6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2)材料二表明唐朝对外实行的政策;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

材料三:明朝(1368——1644年),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以15世纪初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显著但却短暂的海上优势为顶峰。1405年到1433年间一位名叫郑和的朝廷宦官率船队七次下西洋的情况,可说明这一点。这七次远洋航行规模盛大,功绩卓著,是史无前例的。首次远航2800人,乘船62艘,一直航行到爪哇、锡兰及卡利卡特。归途中,苏门答腊的一支海盗船队企图拦截,结果全军覆没。后来几次航行更加遥远,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波斯湾和红海海口。中国人还去过印度洋上30多个港口,每到一处,他们就劝导或强迫当地统治者承认明朝皇帝的宗主权。而这一切发生时,葡萄牙人只是刚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直到1455年,他们才到达佛得角。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中得出的,在横线内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横线内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横线内划〇。

①明朝,中国的航海活动主要在太平洋和印度洋。

②郑和航海是在15世纪初。

③郑和最远到达非洲佛得角。

④郑和是由明成祖派遣进行的远航。

⑤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时,葡萄牙人才刚刚开始摸索远航。

材料四: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正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时期对外交往相比于隋唐时期的异同点,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1)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 (2)开放;唐人。 (3)①正确;②正确;③错误;④〇;⑤正确。 (4)相同点:宣扬国威。积极对外交流。不同点:隋唐时期中外友好交往,世界领先,明朝时期,中外冲突加剧,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史实:鉴真东渡、玄奘西游;戚继光抗倭。 【解析】 (1)依据材料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图1所对应的历史事件为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图2所对应的历史事件为郑和下西洋。 (2)依据材料一“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的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由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是由于唐朝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外交流,丰富了唐代文明,提高了唐朝的国际地位,中国人被世界称为“唐人”。 (3)依据材料三可知:①明朝,中国的航海活动主要在太平洋和印度洋。表述正确;②郑和航海是在 15 世纪初。表述正确;③郑和最远到达非洲佛得角。表述错误,郑和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波斯湾和红海海口。④郑和是由明成祖派遣进行的远航。材料中未提及。⑤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时,葡萄牙人才刚刚开始摸索远航。表述正确。 (4)依据所学可知,明朝时期对外交往相比于隋唐时期的共同点:宣扬国威。积极对外交流。唐朝是开放的对外政策,各民族融合,高度繁荣的文化交流以及对外的频繁交流。这一积极的对外政策使得个民族融合,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渗透,中国的先进技术传播到外国,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如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明朝前期也实行的是对外交流,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通往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使中国出现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不同点:根据“”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正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中外友好交往,明朝时期,中外冲突加剧,戚继光抗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观察下表,对 1958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理解正确的是(  )

共同体各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地位(1958 年)

国别

共同体六国

英国

美国

西德

法国

意大利

荷兰

比利时、卢森堡

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

总额中的比重(%)

8.5

5.0

2.4

3.0

2.8

8.2

16.5

经济增长率(%)

7.8

4.8

5.5

 

 

2.7

3.2

 

 

A. 英国是共同体六国中的重要成员

B. 共同体六国的出口总和超过美国

C. 英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下滑趋势

D. 欧洲实现了政治经济一体化目标

 

查看答案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年代尺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 两次世界大战

B. 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C.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D. 多极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下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点的事件或现象有(  )

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②德国:纳粹政权掀起反犹狂潮  ③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④美国:生产过剩,失业率高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如图为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导致1928年后苏联工业产值排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项目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石油

2

3

2

1

2

1

5

5

5

4

3

2

 

 

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苏联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C. 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

D. 苏联积极对外扩张势力

 

查看答案

下列历史事件可以用来说明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C.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